当小米空调将 “十年包修” 服务从高端机型下放到全品类时,整个空调行业的平静被彻底打破正规配资开户,这个小变革,已然变成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革命。
要知道,在此之前,“六年包修” 是行业默认的服务基准线,格力、美的等头部品牌虽偶有高端机型突破这一标准,却从未将长周期服务覆盖至全系产品。
笔者认为,小米这一举措,看似是一次常规的服务升级,实则是对空调行业 “品牌溢价+服务壁垒” 传统逻辑的颠覆。它带来的影响,必然是全行业的跟进。这直接加速了行业格局的洗牌,也预示着空调行业高利润率时代的终结,全行业的 “内卷” 正朝着更激烈的维度演进。
回顾空调行业的发展历程,“服务”一直是头部品牌构建竞争壁垒的核心武器。敢服务,背后是对自己产品品控和质量的信心。
比如格力,早期凭借 “好空调,格力造” 的产品认知,叠加早期 “六年包修” 的服务承诺,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 “可靠” 的品牌形象,也借此在多年间占据行业龙头地位,维持着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。
美的、海尔等品牌虽紧随其后,但服务策略始终围绕 “对标头部” 展开,未能跳出 “服务差异化=品牌竞争力” 的框架。
这些品牌的率先且主动服务,成为早期空调市场格局的助推器。消费者愿意为 “更长久的保修” 支付额外成本,头部品牌也得以凭借服务壁垒维持价格高位,行业整体利润空间相对稳定。
小米空调的异军突起,本来就是一场宣战,从一开始就带着 “打破规则” 的基因。
此前小米空调以 “高性价比” 切入市场,通过互联网模式压缩渠道成本,将产品价格压至同配置机型的低位,迅速抢占下沉市场份额。但彼时,传统品牌仍能以 “服务优势” 应对。毕竟,当消费者纠结于 “小米便宜但服务是否可靠” 时,格力 “六年包修” 的承诺往往成为决策关键。
然而这一次不同了,此次小米将 “十年包修” 全面铺开,恰恰击中了传统品牌的核心壁垒:当服务不再是差异化指标,当“十年保修”从“高端专属”变为“行业标配”,先前适用的规则将彻底被打破。
笔者认为,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逻辑,自然会回归到“性价比”这一最直接的维度。
这一变化对格力的冲击尤为明显。长期以来,格力依赖品牌溢价和服务口碑,维持着较高的产品定价和利润率。数据显示,此前格力空调的毛利率远超小米等互联网品牌,甚至高于美的、海尔等同行。
但随着小米将 “十年包修” 常态化,格力的服务优势被削弱,消费者对其高价的接受度开始下降。为应对竞争,格力不得不被动调整策略 —— 要么跟进延长保修期限,这将增加服务成本,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;要么降低产品价格,这又会打破长期以来的品牌定价体系。无论选择哪条路,格力都难以再维持过去的高利润率水平,其长期占据的行业龙头地位也面临更多挑战。
小米的动作不仅影响着格力,更在重塑整个空调行业的竞争逻辑。在小米 “十年包修” 的带动下,美的、海尔等品牌已开始跟进调整服务政策,部分机型也将保修期限延长至八年甚至十年,相信后续还将有更多品牌跟进。
这意味着,“长周期保修” 正在从 “差异化优势” 变为 “行业入门标准”,服务不再是品牌之间的核心对比指标。当服务同质化后,价格竞争自然会成为行业竞争的主旋律。
可以预见,各大品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,不得不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,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。此前空调行业 “高毛利、低周转” 的盈利模式正在被打破,取而代之的是 “低毛利、高周转” 的新逻辑,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将进入下行通道。
更重要的是,小米的入局正在加速空调行业的 “内卷” 升级。过去,空调行业的 “卷” 主要集中在产品性能(如制冷制热效率、节能等级)和渠道布局上,品牌之间的竞争相对温和。但随着服务同质化和价格战的加剧,行业竞争将进入“全方位内卷”阶段:不仅要比拼产品性价比,还要比拼供应链效率、成本控制能力和用户体验细节。
对于中小品牌而言,这种情况就不太友好了!它们既没有小米那样的互联网流量优势和供应链整合能力,也没有格力、美的那样的品牌积淀和规模效应,在价格战和服务战的双重挤压下,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。对于有竞争力但优势并不明显的一二线品牌来说,同样必须加快转型,从“依赖品牌溢价”转向“精细化运营”和“全新质价比”,才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立足。
小结: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,小米 “十年包修” 所引发的变局,本质上是空调行业从 “增量市场” 向 “存量市场” 转型的必然结果。随着国内空调市场渗透率逐渐见顶,行业增长放缓,品牌之间的竞争从 “抢占新增需求” 转向 “争夺存量用户”。
在存量竞争时代,消费者更加理性,对性价比的要求更高,服务也更容易走向同质化。小米的动作,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,加速了行业竞争逻辑的切换。未来,空调行业将进入 “微利时代”,高利润率的黄金时期已成为过去。但从长远来看,这种 “内卷” 并非坏事——它将倒逼行业淘汰落后产能,推动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正规配资开户,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。
正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